介質密度傳感器測量偏差會導致料位與介質質量(質量 = 密度 × 體積)計算失真,影響物料衡算準確性,校準需結合標準密度介質,修復需確保傳感器檢測密度,保障關聯計算可靠。從影響來看,首先是質量計算偏差,傳感器正常時通過密度數據與料位計算介質質量(如儲罐內介質質量 = 密度 × 儲罐截面積 × 料位),偏差會導致質量計算值與實際值差異顯著(如實際密度 1000kg/m3,測量 950kg/m3,10m 料位的質量偏差達 5%),無法滿足生產中原料消耗統計、產品計量等需求,可能導致貿易結算糾紛(如外銷產品因質量偏差引發索賠)。其次是料位檢測間接誤差,介質密度變化會影響雷達波傳播速度,傳感器偏差使料位計無法補償該影響,導致料位檢測誤差疊加(如密度偏差 10%,料位誤差增加 ±0.3%),降低檢測精度。此外,工藝控制紊亂,若基于密度 - 料位關聯數據調整生產工藝(如根據密度變化調整進料配比),偏差會導致工藝參數偏離設定值(如原料配比失衡),影響產品質量,產生不合格產品。校準與修復步驟如下:檢測密度偏差,準備多種已知標準密度的介質(如純水 1000kg/m3、柴油 850kg/m3、鹽水 1200kg/m3),將傳感器浸入介質中,記錄測量值與標準值對比,正常偏差應≤±2kg/m3,超過 ±5kg/m3 判定故障。排查故障原因,檢查傳感器:是否存在表面污染(如附著介質殘渣影響檢測),用清潔傳感器探頭